如今,似乎不仅中医要经过西方的认可,连我们悠久的历史也必须得到他们的认可!这让人真想发火。外国人竟然质疑我们有5000年的文明史,认为夏朝与三皇五帝的传说都是虚构的。曾自诩治学严谨的易中天更是说考古证据表明我们的文明史仅有3700年。这不仅仅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认识问题,也不是单纯依赖实证科学的较真,背后隐藏的,是外界试图通过价值观来削弱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。历史的存在与否,并不取决于后人的认可,更不需要外国的“认证”。历史就在那里,或许它曾被抹去、遗忘或掩盖,但它并未因此而消失。这才是真正的唯物史观。
事实上,5000年文明这一概念,最早出现在清朝末期。当时一些文化人依据历史文献和上古传说,出于提振民族自尊心的目的,提出了这个说法。无论是5000年,还是3700年,甚至是370年,都无法阻挡我们民族一代代的繁衍生息。我们根本不需要外界的认同来确认我们的历史。历史存在即为存在,它无需他人的认同。
展开剩余66%按照西方的理论,什么才算是文明?一般说来,制度、器物、文字是最基本的要求,当然,具备仪式感的建筑也是重要组成部分。这种理论有其道理,我们并不反对。
(1)夏商周三代的存在,若仅仅因为没有考古实证就否定夏朝的历史,那我们不得不问,商代的国家制度、政治、刑罚、军事、宗教等,难道是凭空产生的吗?难道我们的先民从原始部落一夜之间就能确立如此庞大的制度?制度本身有传承的特点,就像后来的科举制,虽然可以找到雏形,但如果因此就断言以前没有类似的制度,显然是荒谬的。商代的青铜铸造技术,也绝不是某天突然突破出来的。三皇五帝的概念,并非无缘无故,而是深有历史渊源。
(2)虽然在已解读的商代甲骨文中,并没有找到与夏朝或三皇五帝相关的记载,但我们已知的甲骨文约16万片,至今破解的不过1300片左右。倘若剩余的甲骨文被破解出来,记录了夏朝的内容,那又该如何解读?值得一提的是,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之前,很多甲骨文载体曾被当作中药材——龙骨,用来烹煮,遗失的数量和内容究竟有多少,谁也无法准确估量。我们如今所看到的甲骨文资料,显然只是冰山一角,所失去的信息更为庞大。
(3)使用碳14测定的结果得出3700年的时间框架,其实是一种物理学思维方式,更多的是“只见树木、不见森林”的局限性。比如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否等同于夏王朝的遗址?现在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点。那么,易中天所提的3700年文明史,背后的用意何在?难道仅仅是为了当年那本书的轰动效应?
(4)秦始皇焚书坑儒时,烧掉的书籍大多为六国和诸侯国的史书,这些典籍很可能包含了夏朝、商朝、周朝乃至三皇五帝的传说与历史记载。如果这些文献没有被烧毁,今天或许就不必争论夏朝的存在与否了。秦朝为了统一天下,严密摧毁了前朝诸侯国的历史记载。李斯等人当时编辑和过滤史书,只为凸显秦国的历史成就。就此来看,秦朝不仅是在塑造自己政权的光辉,也无形中抹去了其他国家的历史,使得我们失去了大量历史的直接证据。
(5)你是否相信,史官、史学家甚至诸子百家们,会在没有现代科技和记录工具的情况下,集体编造三皇五帝、大禹治水、夏启建立家天下、夏桀荒淫无道等传说?在那个信息传递极其不便的年代,难道这样的大规模、集体造假仅仅是为了夸耀后人的文明悠久吗?从逻辑上讲,完全不成立。特别是史家们,他们的职责和精神远非今天的一些“学者”所能比拟。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学家,可能受限于当时的条件,但在他们的记录中,尽管有神话、民间传说等成分,但大的历史框架和时间轴,应该是无误的。
结论是:历史的研究应深入、认真,而考古学虽然重要,但它并不能解答所有问题。因为并不是所有历史证据都能通过考古发掘出来。文字的起源、发展、演变、存储、传播及传承,不同的时代由于技术和生产力的差异,我们无法看到的一部分,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没有存在过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